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脊柱等中轴关节,引发多关节疼痛、僵硬和关节病变等。因此很多强直患者把疼痛与否,作为评价评价病情的第一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产生了“不痛就是没有毛病,就不需要治疗”的错误认知,实际上,除个体差异外,痛感强烈和同感不明显分别代表着疾病的不同发展时期,痛感消失或减轻在一定程度上比痛感强烈更值引起我们的重视。
强直患者疼痛的原因
临床数据显示,强直患者感觉疼痛强烈往往是处在早中期,约有95%的强直患者会感到强直的疼痛。65%的中期患者会会有疼痛感,而发展到晚期,仅有30%左右的患者会有痛感。
强直患者会感觉到疼痛主要是因为强直初期,无菌性炎症辅佐在滑膜和关节附着点,反复刺激,导致滑膜和周边韧带肌腱发炎、组织充血、水肿、损伤,进而刺激神经末梢,疼痛由此发生。

随着炎症的进一步深入,到达关节内部时,导致软骨损伤、关节囊滑液增厚粘稠,大大降低了关节润滑和缓冲,增加了关节在运动时的摩擦和阻力,使得疼痛感加剧。

此时炎症并不仅局限于局部关节,还有可能蔓延致全身关节,引发颈椎、胸椎、腰背、髋部等中轴关节疼痛、受限,甚至出现驼背畸形。
疼痛消失≠康复
不疼背后的原因与潜在风险
一般情况下,疼痛感不强的患者多处于中晚期阶段。此时,患者的关节和脊柱无菌性炎症可能正处在隐匿性进展期。疼痛消失的原因可能包括:
01
病情进入隐匿期: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展过程通常非常缓慢。在隐匿期,炎症反应急性期的炎症肿胀转向慢性期的肌腱韧带软组织修复和纤维化。这种转变可能导致疼痛感受的变化,从急性期的剧烈疼痛到慢性期的疼痛减轻,但炎症侵蚀仍然存在。
02肌腱韧带软组织粘连、钙化:随着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频繁的炎症发作会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软组织发生粘连、纤维化甚至骨化,当软组织粘连在一起,会降低脊柱的活动性,减少了摩擦感,从而使疼感降低。

03关节间隙变窄、融合:在炎性因子的反复刺激下,关节软骨过度增生,关节间隙可能会逐渐变小、融合,导致关节面直接摩擦,这种直接的摩擦反而减少了疼痛感,而关节融合摩擦消失,关节不能活动,疼痛自然消失。

04神经组织的改变:长期的炎症可能对神经组织产生影响,导致神经纤维的损伤或功能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影响到疼痛的感知,使患者感觉疼痛减轻。
因此,疼痛的消失并不代表疾病停止进展,反而可能是病情隐匿恶化的信号。

疼痛感消失让人放松警惕,但炎症仍在无声无息地侵蚀关节结构。如果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等到患者意识到问题时,可能已经遭受了不可逆转的损害,如关节融合、驼背畸形,甚至导致残疾或瘫痪。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隐匿的病情恶化还可能波及眼、心、肺等重要脏器。
无痛患者应该怎么做?
01定期复查 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炎症数据,如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清IgA水平等数据是否异常,必要时及时干预。
02日常自检 密切关注其他可能的病情表现,如晨僵时间延长、活动受限以及易疲劳等,这些都可能是病情加重的预兆,需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03专科诊疗 若病情进入无痛隐匿期,此时炎症入侵关节内部,并可能出现明显骨质损伤和骨破坏,而传统药物无法松解已经粘连的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消除增生的骨赘,更不能修复破损骨质。

建议患者到专业医院进行专项检查,明确粘连程度、骨破坏情况后,采用局部微创技术松解粘连、深层祛炎、修复骨质等治疗,扩展关节间隙,恢复关节灵活度,全面祛除深层炎症,阻断病情进一步发展。
04 注意并发症 例如,眼部出现色素膜炎、虹膜炎、葡萄膜炎等炎症,或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05 保持锻炼 保持日常锻炼,改善脊柱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延缓关节僵硬,推荐运动包括游泳、瑜伽和拉伸运动。
疼痛的消失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给患者的“温柔陷阱”,背后隐藏的却是更严重的健康危机。无论疼痛与否,患者都需定期监测、规范治疗,警惕“无痛”背后的隐匿进展,避免不可逆的损害,守护脊柱的自由与健康!